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促进港口物流快速发展
2011-12-29 13:46:18
Landbridge平台
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活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这样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际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是有形物品从产出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活动,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
物流活动是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物流作业是实现物流功能时所进行的具体操作活动;物流管理则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的产业特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物流功能是通过交通运输等产业的活动来实现的,困此,物流是复合型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物流的基本特征是实物的流通,即使用价值的流转。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流是商品价值的流转,需要物流为前提,物流实现商流。
物流经济属于服务经济,物流劳动创造的产品是物流服务。物流劳动就是劳动者在实现物品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过程中,通过对物品运输、装卸、储存、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进行组织、协调而对客户提供服务。
物流服务是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无形的。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流产品的消费过程,在物流服务过程中,不改变物品的性能,也不创造新的产品。
科技是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物流向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
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内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需要发达的现代物流业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无论从物流活动的角度,还是从物流功能的角度,交通运输都是物流的主要组成,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必须依托的重要产业。
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都把交通运输与物流的发展统筹考虑。2008年9月,由德国联邦政府发布的《货运与物流总体规划》,分析了货运和物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货运与物流的规划目标以及主要政策和措施,该规划的颁布,为德国货运与物流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约GDP18%,在物流总成本中运输成本占比约50%,其中公路水路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约40%。我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公路水路运输费用又占较大比例,成本压缩的空间很大。
交通运输业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
影响运输效率的因素,也是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生产力要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组织管理和科学技术。
与交通运输业效率关系紧密、并且通过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方式、运输企业以及交通科技。
因此,交通运输业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优化交通设施结构;二是加强运输方式衔接;三是拓展港站枢纽功能;四是培育现代经营主体;五是增强科技支撑力度。
一、优化交通设施结构
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运输服务、提高运输效率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7万公里,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31429个,交通设施总量规模持续上升,但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从综合交通系统的角度看,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发展明显滞后,综合性多功能的港站枢纽明显偏少,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内部看,农村公路的通达度仍然没有达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收费公路里程的比重仍然偏高等。
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优化港口交通设施结构。对港口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形成重要港口、地区主要港口、一般港口的布局以及港口群的竞合关系;促进港口的专业化和大型化,完善国计民生重点物资的物流系统,更多地发挥现有港口资源的作用和效能。
近年来,浙江、上海、山东、辽宁、湖北、福建、天津等省市积极进行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设施结构调整。其中主要采用四种整合模式:一是政府主导的几个港口完全合并或部分港口资源整合模式;二是政府主导的港口经营企业合并,共同组建统筹管理和经营企业的整合模式;三是几个港口联营模式;四是与临近或其他地区的港口企业参股、控股兼并模式。
二、加强运输方式衔接
运输量稳步上升:2009年,公路货运量212.78亿吨、周转量37188.8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1.90亿吨、货物周转量57556.67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76.57亿吨;
提升运输装备和优化运输组织水平,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发展多式联运(20世纪80年代集装箱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要建立结构合理的集疏运体系。我国港口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中,公路集疏运量占78%,水路20%,铁路2%。
大连港2009年海铁联运量为25.3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国港口首位。但占全港集装箱量的5.5%。
铁路运输占据汉堡港整个集疏运货物量的30%。在进出汉堡的长途运输市场上,铁路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每天大约190列国际和国内集装箱火车进出于汉堡港。汉堡港通过易北河运河,可以连接沿岸的柏林、汉诺威和吕贝克等港口和城市。
鹿特丹港通过莱茵河及其他内河航道,利用驳船将大量货物运往荷兰上游及德国、比利时、法国、瑞士和奥地利等众多目的地。
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试点工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海关总署等单位共同开展,制定从内陆无水港经由沿海港口的海铁联运方案,对试点工程给予资金支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海铁联运在体制机制、业务流程、装备技术、单证体系、标准规范、口岸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逐步创造海铁联运发展的软硬件条件。
另外,还需因地制宜发挥内河航运在港口集疏运体系中的作用。
三、拓展港站枢纽功能
港口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交通部2007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做好港口、运输站场等物流结点的布局规划,注重与其他运输枢纽的衔接,促进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
做好港口与园区的衔接。对于临港或内陆园区与港区、后方经济区域以及交通主干线衔接,要保障货畅其流。
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作用,集聚制造、商贸、物流业进驻,形成物流服务供求双方的对接平台。
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探索航运金融、交易、咨询等高端服务,为港口实现工业、商贸、信息等功能创造条件。
以鹿特丹港为例,鹿特丹港是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是重要的化工工业基地,全球著名的炼油及化工企业如壳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在鹿特丹港设点。港区拥有4个世界级精炼厂、30多个化学品和石化企业、4个工业煤气制造商、12个主要罐存和配送企业。食品工业在鹿特丹港也占据重要地位,食品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公司聚集于港区,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对于欧洲内陆的各大超市来说,鹿特丹港已成为他们设在海边的物流配送站;
港口物流功能的形成,使鹿特丹港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已成为鹿特丹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依托,成为荷兰的经济中心。据了解,鹿特丹港港口及相关辅助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占荷兰GDP的12%,占当地城市GDP的40%。
四、培育现代经营主体
运输业务是我国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2007年开展运输与装卸业务的物流企业占被调查物流企业的比重为81.5%,传统运输企业是向物流企业转型的主体,《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运输企业拓展业务范围,鼓励运输企业由单一的运输承运人向现代物流经营人转换,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自我转型模式:大型企业,主要是在现有的经营网络、物流设施和装备基础上实现的转型;
合作转型模式:中小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的合作,来融入现代物流经营服务网络。
五、增强科技支撑力度
要依靠科技,提高船舶、车辆、装卸机械等运输工具的经济、技术、环保性能,大力发展集装箱、液体化工、干散货船舶,以及箱式车、甩挂车,促进运输装备的专业化、大型化、标准化,优化运输装备结构,进而提高运输和物流效率。
要在现有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改造、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此作为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 。
要依托港航EDI中心,整合海事、港口、航运、船检等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建立交通电子口岸。通过推动交通电子口岸跨区域、跨部门的联网应用,促进无水港等与港口的信息联通,实现异地订舱、异地报关、全程货物监管等功能。
加强与口岸监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为物流供应链上的运输、代理、场站、贸易等企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产业链上的信息资源,提供交易撮合、货物跟踪、车辆定位、数据交换、船舶动态监控等多项商务应用和物流增值服务。
上海以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于2004年底已初步建成了集交易、监管、物流、支付为一体的“大口岸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统一平台”,促进了“大通关”的建设。口岸通关物流常用的58种单证中已有41种实现了电子化,电子化率超过了70%;电子口岸现有口岸用户2100余家。
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已经联接了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各类电子政务项目共计52个。注册企业达12000家;门户首页点击量达到日均8000次;入网企业覆盖地域已经延伸至省内各地市及上海、江西、安徽、福建、江苏等省市 。
鉴于对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大有可为。港口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链的重要枢纽,在基础设施和设备等硬件建设和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和政策软环境建设和完善方面,还任重道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