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设 提升服务——推动长江港口科学发展
2011-12-29 13:47:23
Landbridge平台
长江航运是沟通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长江航运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把握住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长江港口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长江航运发展势头强劲
长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水运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运输需求的高速增长,长江航运充分发挥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排放轻的比较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长江航运持续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江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了美国密西西比河和欧洲莱茵河,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通航河流。2010年,长江干线完成货运量15.02亿吨,同比增长12%,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5倍、欧洲莱茵河的3.8倍。2010年,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8亿吨,同比增长22.1%;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9亿吨,同比增长16.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0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2%。
二、航道通航条件大幅改善
大力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航道建设思路,开展了大规模航道整治和基础建设,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水深逐步提高。
目前南京以下航道初步实现了深水化,太仓至长江口航道维护水深达到12.5米,南京至太仓段航道水深达10.5米,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到达太仓,3万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达南京;中游荆江河段的最低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了3.2米,枯水期通航紧张局面明显缓解;重庆至宜昌航道维护水深达到4.5米,三峡船闸过闸船舶吃水提高到4.0~4.2米;宜宾至重庆航道最低水深从1.8米提高到了2.7米,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历史上首次实现了长江干线航道全河段昼夜通航。
三、船舶专业化和大型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长江沿江地区不断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步伐,总体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运输船舶平均吨位不断提高,运力总量持续增加;二是船舶运力结构不断优化,货运船舶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趋势明显。
2010年,长江沿江地区拥有各类运输船舶11.5万艘,较2005年下降7.3%;但是净载重量9560.7万吨,较2005年增长83.0%,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由2005年的600吨/艘提高到目前的880吨/艘。集装箱、汽车滚装、散装、液货危险品专业化运输船舶增长较快,并逐步向江海直达、载量增大、节能环保、大型化、变吃水方向发展。
四、港口布局和功能日益完善
目前长江沿线已经有一类水运口岸20个、二类水运口岸5个,沿江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335个,并拥有苏州、南通、南京、江阴、镇江、武汉等6个亿吨大港,基本形成以主要港口为骨干、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其他港口互为补充的战略布局,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1992年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秘书处发表的《港口服务销售和第三代港口的挑战》中关于港口发展阶段划分,目前长江大多数港口正处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港口发展的过渡阶段,港口发展与升级不断加快,促进经济转型效果明显。如长江部分港口发挥区位优势,在港口周边腹地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依托长江港口建设物流园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在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基础上向包装、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延伸,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支持保障系统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长江干线初步形成了重点船舶GPS,重点水域CCTV,重点港区、桥区VTS和现代海巡艇互为补充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一体化系统框架。
海事车船配合的“153040”目标,即港区15分钟内,库区30分钟内,其它航段40分钟内到达事故或险情现场;库区段终点水域具备一次性清除50吨溢油应急能力和一定的监测能力;长江航运公安刑侦治安力量、水陆域机动和应急反应能力显著增强;三峡河段依托调度系统工程和监管系统工程,提高了辖区船舶航行的动态监视能力和预警预控能力,实现了船舶过坝远程GPS申报。
长江通信基本建成了重庆至上海的数字传输系统工程,为支持保障系统和港航单位的信息化服务提供了高速、宽带的传输通道,扩大了信息服务深度与广度。航运支持保障系统能力的提升有力保障了航行安全。
长江港口发展面临大好机遇
“十二五”期间,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民经济的顶层设计布局为长江港口转型升级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长江航运比较优势的进一步凸显,依托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沿江政府以港兴城、以港兴区的战略选择,为长江港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加快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要“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并强调“促进高等级公路、铁路与内河港口的无缝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延伸港口服务腹地范围。
依托内河主要港口,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拓展港口配送、加工、商贸、金融、保险、船舶贸易、航运交易等现代综合服务功能”。作为沿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节点和枢纽的长江港口,将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发展期。
二、沿江地方政府对港口发展更加重视
沿江政府根据实际,纷纷制定了依托长江航运、加快港口发展的战略与规划。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南京要发展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芜湖港借助皖江经济带发展要快速提升,武汉加快新港建设,要发展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中部综合交通枢纽,荆州将着力打造亿吨组合港,形成辐射“两湖”平原,水、公、铁无缝隙对接的综合枢纽港口群。
宜昌努力打造三峡转运中心;重庆致力于发展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等。沿江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必将推动长江港口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助推港口功能优化
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并明确指出,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是我国十大物流通道之一。
在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上分布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5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以及合肥、南昌、长沙、昆明、贵阳等5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连接着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和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
长江港口,尤其是作为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港口,将不断优化功能、拓展服务,更好地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四、沿江经济发展为长江港口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或批准实施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一批指导性意见或区域规划,使长江沿江地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长江沿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服务将超出腹地的地理范围,以沿江港口为中心服务枢纽的物流需求分布将日趋广泛,不仅将涵盖整个长江经济带,还将延伸到包括周边省市的广大区域。据预测,2020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8.5亿吨,接近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7.0%,将为长江港口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长江港口在面临良好发展形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港口布局还不尽合理,港口功能趋同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货种运输系统布局和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件杂货码头较多,专业化码头泊位偏少,部分地区公用码头能力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港口位于城区中心,发展空间有限;港口现代物流服务能力还有差距、功能还需大力拓展,等等。同时,长江干线航道和航运支持保障系统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
强化建设,提升服务,推进长江港口科学发展
“十二五”期要牢牢把握长江航运实施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对长江港口的扶持力度,推进长江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完善长江航运市场建设与服务,加快长江干线航道和航运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切实推进长江港口科学发展。
一、积极推进长江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
依托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长江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基本形成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沿江港口体系。
积极推进长江港口功能调整和拓展,完善港口物流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推进港口物流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完善便捷高效的长江干线集装箱、液化危险品、煤炭、矿石、汽车滚装等主要专业化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加强老港区改造,鼓励发展公用码头,提升港口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以港口为结点和枢纽的多式联运,提高港口物流服务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强化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进一步提升长江港口和长江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不断完善长江航运市场建设和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企业、规范市场、引导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港口结构调整、功能升级以及管理创新,培育港口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企业;二是定期发布《长江航运发展报告》、长江航运景气指数、长江航运运价指数和长江航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加强信息服务和引导; 三是进一步规范水运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港口行业协会作用,协调企业关系,加强行业自律约束,规范企业行为,建设统一开放、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行业市场体系;四是完善帮扶长效机制,强化与长航局港口企业的联系对话制度,及时帮助解决长江港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大力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进长江港口发展方式转变。
三、全面加快长江干线航道建设
按照《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及《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以下游深水航道向上延伸、中游瓶颈河段治理为重点的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尽快实现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城陵矶至武汉段航道水深由3.2米提高到3.7米。
进一步提高上游航道等级,将三级航道延伸至云南水富,并开展建设重庆至宜宾二级航道的可行性研究;实施三峡至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改善两坝间通航条件。
完善三峡通航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三峡通航管理和服务配套设施,积极配合好三峡升船机项目建设。适时开展提高相关河段航道维护尺度的可行性研究,充分挖掘干线航道潜能。
同时,积极推进长江水系主要支流的高等级航道技术,实现干支联动。到“十二五”末,5万吨级海船通达南京,5千吨级海船通达武汉,3千吨级船舶通达城陵矶,万吨级船队通达重庆,1千吨级船舶通达水富。
四、切实加强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
不断完善长江航运信息化框架,加快建成长江航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推动长江航运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积极建设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把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港口信息服务,提高港口运输效率;加快数字航道建设步伐,加快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应用推广,全线建成“数字航道”;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效率;不断完善三峡通航调度、长江航运公安金盾等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加快建设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建成覆盖全线的电子政务网络,提高服务长江航运的效率和水平。
五、着力提升航运支持系统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长江干线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成覆盖长江干线的VHF(甚高频安全通信系统)、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快建设应急救助体系,在重点水域建设救助基地,不断完善救助基地、站点的布局和功能;三是扩大干线治安防控系统覆盖面,完善水上110指挥调度系统和金盾工程建设,建立消防应急指挥平台和消防检测中心,并建设重点港口、水域视频监控系统;四是强化危化品动态管理和全程监控,实现危化品污染事故"零控制",切实保障航运安全。
随着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航运将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春天。“十二五”期,我们将牢牢把握实施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同舟共济,扬帆奋进,全力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长江航运,为推动长江港口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