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陆桥文库

广告宣传与业务推介,手机及微信:13951259812

新亚欧大陆桥与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保障问题

2013-08-04 10:28:15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能源安全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国际安全局势及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新挑战。所以,从战略高度全面分析国内外能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i5I大陆桥物流联盟

 
中国能源消费与供应状况
 
我国1993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7、2009、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48%、52%、65%,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07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需求增长率高出世界5%,天然气高出世界10%,煤炭高出世界3%,水电高出世界7%。据国际能源组织等预测,中国可持续供应能源的极限约为36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33.5亿吨,占67.7%;原油2.3亿吨,占9.3%;天然气1500亿立方米,占5.6%,水电11540亿千瓦小时,占4.5%。
据预测,如果维系现有经济速度,到2015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将超过40亿吨标准煤,并逐渐增加;国内能源供应缺口量到2030年约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4.6亿吨标准煤,占年能源需求量的1/10。再考虑到能源结构、布局严重失衡等先天、后天不利因素,能源供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为严重。
中国能源消费与供应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石油仍是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占68%以上、原油占17%以上(两者占了整个能源消费的85%以上),而新能源(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比例偏低。
二是能源进口通道比较单一。进口原油60%来自中东地区,20%来自非洲5国,另14.4%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些原油主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60%的油轮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是经苏伊士运河的3倍,是经巴拿马运河的5倍。而且,马六甲海峡十分狭窄,易于封锁。
三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足。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部门,如工业部门、交通部门、建筑部门及居民,对能源利用的效率普遍都很低。
四是能源供应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能源供需矛盾严重。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平衡是我国能源紧缺的主要原因,而能源供应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又加剧了全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带资源能源贫乏,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矛盾严重。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状况
 
东部沿海地区通常指我国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个沿海省市。是我国开放最早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经济份额比例大,也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该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3%;人口约58780.02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3.84%;2011年实现GDP250487.94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7.31%。
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属能源资源贫乏带,长期以来发展都是靠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投入。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其结果是能源需求的不断放大和环境过度污染破坏,造成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与供应极度紧张、交通拥堵不畅、人口过于集中,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安全等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伴随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增加,但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比重在下降。这也表明: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取得较好成效,能耗水平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对能源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二是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缺乏,需求量大,能源供应渠道较窄。据测算,东部沿海11省市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4%左右,煤炭保有储量和石油、天然气剩余可开采量在全国份额均远远低于其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百分比数量。尤其长江以南沿海各省市,陆上几乎没有油气资源,煤炭资源也极少。东部沿海地区除山东、河北、辽宁等省有一定的煤炭、石油等储存量,其他省市能源资源较为贫乏。
三是能源自给率低,外省调入量和进口量所占比重较大。2010年沿海11省市煤炭外省调入量比重平均为79.89%,河北、山东、广东超过70%,江苏、浙江超过90%,北京、上海、天津超过100%;煤炭进口所占比重平均为6.22%,福建、广东、海南三省超过20%。原油外省调入量比重平均为36.38%,辽宁、福建、江苏、广东超过平均水平,辽宁达61.11%,福建高达98.21%;原油进口所占比重平均为47.25%,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海南7省市超过50%。天然气外省调入量比重平均为73.09%,北京、江苏、浙江、山东超过平均水平,浙江、江苏高达99%以上;天然气进口所占比重平均为13.07%,上海、福建、广东超过平均水平,福建高达100.96%。
四是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应该说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比全国能源结构状况稍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例低于全国,油气消费比例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但与发达国家比,消耗结构不良的现象仍很突出。这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等很不适应。
从总体上讲,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供求状况是我国能源安全形势的基本缩影,与全球能源市场、国际安全局势变化密切相连,同时还会受到国内经济形势、交通状况及能源发展政策的深度影响,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大陆桥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供应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开辟新的能源通道刻不容缓
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对能源资源的控制权,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球战略的核心,无论是军事侵略、政治干预还是经济打压,其背后掩藏的都是通过对能源资源的控制,抑制现实或未来的竞争对手,以确保它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1.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分布情况
(1)东北方向:主要是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东起远东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终点大庆,管道全长999.04公里,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天然气管道由东西两条线路构成,西线方案将考虑利用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基础,而东线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田。2009年10月12日中俄签订协议,2016年起俄罗斯将开始向中国每年输送约7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2)西北方向:主要包括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终点为新疆独山子,全长1200多公里。2009年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进口石油773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26%,3年多管道原油输送量累计达到2039万吨,约占中国原油年进口量的12%。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里海旁的土库曼斯坦,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管道全长1833公里,年输气量约为400亿立方米。该管道累计输送进口天然气总量达13.54亿标方。管道建成后将占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20%~30%。
(3)西南方向:主要指中缅油气管道。2010年6月3日中缅签订协议,中缅油气管道将气、油双线并行,从缅中边境地区进入中国的瑞丽,再延伸至昆明。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预计2013年投产。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4)东南方向:主要包括马六甲海峡通道和南美太平洋通道。马六甲海峡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原油运输约80%通过马六甲海峡。南美太平洋通道油源主要来自中南美洲,根据中委已经签订的协议,委内瑞拉每天须向中国供应33万桶原油及成品油。委方预计到2015年输华原油将达100万桶/日。
2.以马六甲海峡为主的海上能源通道正面临严重威胁
能源安全正越来越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目前的进口能源运输、海上贸易主要依靠马六甲海峡,美国重返亚太地区,挑起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纠纷,制约中国力量增长,隐性控制马六甲海峡,将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开发新的通道作为太平洋航线的替代线路,解决过分依靠太平洋航线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大陆桥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安全保障中的战略地位
1.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是国内能源生产与供应的主要基地
大陆桥沿线富聚了我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它不仅是全国能源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洁净能源试验生产带。
对陆桥沿线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和对两侧100公里范围内空中遥感勘测,表明这一地带能源矿产资源相当富集,有开采价值的达100多种,沿桥省区名列首位的矿产有64种,其中保有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煤、铝、铜、镍等。铜、铂等有色金属及石油、电力等均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储量2000亿吨,石油储量数百亿吨,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塔里木盆地油气总生成量有300亿吨,相当于世界5大油田总和。黄河上游是水力资源的“富矿带”,被称为我国3大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据测算,大陆桥沿线地区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63.3%,陆上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39.1%,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56.3%。沿桥的一次能源生产中原煤占全国的52.95%,原油占全国的37.45%,天然气占全国的20.94%。此外,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32%,发电量占全国的36%。大陆桥沿线有我国的徐州、两淮、枣庄、平顶山、焦作、山西、韩城、铜川、宁夏、哈密、乌鲁木齐等国家著名煤炭生产基地和胜利、中原、长庆、土哈、克拉玛依、塔北等油田,以及陕北天然气大气田等能源生产基地。陆桥沿线煤炭需求除江苏不能自给外,其他省区不同程度的自身生产大于自身需求,还担负着全国缺能地区的煤炭供应任务。
2.沿桥中亚里海地区将是我国进口能源供应的主要陆上通道
随着我国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加,寻找新的国外能源供应基地成为必然,周边国家和地区应是首选。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中亚5国、俄罗斯及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极其丰富。据估计,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等沿里海国家的油田储量达17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7%;该地区天然气储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0%。虽然这些储藏量无法与波斯湾相比,但却远远大于整个欧洲已探明的500亿桶储量,成为继西西伯利亚和波斯湾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储藏区。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不仅限于里海地区,在中亚其他国家也有广泛分布。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蕴藏着约60亿桶石油和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世界第三大油气田;邻近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各大油田。
3.中亚—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举足轻重作用
(1)可弥补中国油气缺口。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量将达3亿吨。只要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能进一步发展,中亚—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将对中国21世纪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符合能源供给多元化要求。中国目前进口油气供应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但它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供应源。中国与中亚地区周边国家有着可靠的政治关系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可从中亚—里海各国获得稳定长期的供应,且更安全、更具潜力。
(3)减少海上路径依赖。中国60%的石油进口需经马六甲海峡,且大多数由外国油轮运输,对于这条航线中国的军事力量尚不能予以安全保障,而中亚油气目前不需远洋海运就可确保石油供应。
中亚—里海地区既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合作区。在我国东部石油增产潜力日益枯竭而国内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打通这一陆上油气进口通道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将为我国石油战略增加一道重要的安全保障,提供安全可靠的石油进口来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有着深远意义。
 
充分利用大陆桥,优化东部
沿海地区能源供应
 
从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来评估新亚欧大陆桥的独特优势,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地位,加快实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开发开放战略。
1.积极对接,主动融入,优势互补
陆桥带与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沿桥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基础好,交通方便,潜力很大,但经济发展程度低,资金短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短缺。
沿桥带要积极开发东部沿海能源市场,形成面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产业,改善沿海能源结构,使自身能够在广阔的能源市场下稳定生产;沿海地区要向沿桥主动投资,发展沿桥能源,以建立稳固的能源供应基地和渠道。
2.加快“西气东输”建设步伐,及早进行东部沿海地区油气管网铺设
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加大西部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亚油气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新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只靠兰新铁路外运,不仅影响产量增加,而且造成兰新线运力难以承受。加快新疆地区油气管网建设,实现与内陆管网有效衔接,是“西气东输”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及早开展对从中亚至我国东海岸输油气管道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起由中亚东输至太平洋沿岸的石油大陆桥,解决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的需求。
为使东部沿海地区能更好地利用西部的油气及中亚的油气资源,国家应及早开展东南沿海油气需求量预测和有关油气管网的铺设研究,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油气管网。
3.加强国家间政策协调,加大陆桥运力建设投入,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大陆桥涉及国家多、区域广,国际协调难度大,目前缺乏一个能够有效协调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大陆桥建设资金投入少、运输能力不足、部分口岸换装能力不强、通关程序繁杂、国际货运代理制度不完善、口岸通关便利性较差、缺乏透明即时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支持等因素,导致新亚欧大陆桥运费过高、时间过慢,新亚欧大陆桥与海运相比的速度等优势并未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陆桥的发展。
应完善国家间、地区间协调机制,增强大陆桥建设资金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运营速度和效益,大陆桥才有生命力。
4.坚持海陆兼顾,多能互补,优化沿海地区能源结构
东部沿海地区在着眼利用大陆桥改善能源结构的同时,还要重视临近海上油田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海洋油气,改善能源结构。在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注重核能、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实现多能互补。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大陆桥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品牌价值金榜企业
国际铁路运输货代
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关于大陆桥网 | 联系我们 | 诚征英才 | 欢迎合作 | 法律声明 | 刊物索取 | 企业文化 | 广告服务 | 合作联盟 | 新闻中心 | 我要链接 |

国际铁路运输网 | 中亚铁路运输网 | 中俄铁路运输网 | 国际多式联运网 | 中欧班列网 | 铁路运输网 | 国际公路汽运网 | 大陆桥物流联盟官方QQ群:179355516

Copyright © 2011-2024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3187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3

国际铁路运输,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