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陆桥文库

广告宣传与业务推介,手机及微信:13951259812

论陇海铁路对西安新市区发展的影响(1934—1949)

2013-10-05 10:48:17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摘 要: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使西安成为铁路沿线城镇的中心,改善了西安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西安城市近代化的发展。铁路的修建使城市经济区位发生了改变,火车站附近开始成为城市新的经济中心,新市区市政建设加快,文化含量逐渐增强,工商业开始快速发展,逐渐演变成为这一时期西安的新兴工业区,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生活也日趋开化。zMa大陆桥物流联盟

关键词:陇海铁路;西安;新市区zMa大陆桥物流联盟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06-02
 
  一、新市区市政建设加快,文化含量提高
 
  由于陇海铁路通车使西安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加之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西京筹备委员会对近代西安的建设与规划,使这一时期西安市政建设加快,城市文化含量提升。
 
  (一)新市区市政建设加快促进新市区的发展
 
  陇海铁路通车后,新市区随之兴起,成为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陪都西京的建立及西京筹备委员会的设立,西安城市建设的脚步加快,新市区的市政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
 
  新市区开始了一系列修筑街道、城市规划的工作。据《西安市工季刊》记载:“新市区及南关建筑碎石机房,及存放小火车头机房,临时厂棚等,因之一切的设置,渐渐完备,较前便焕然改观了!”据《西北视察记》中记载:“最近火车通至又在城东北隅北向辟门俗呼陇海门。旧四门各有护城,门楼及护城之箭楼,高达十丈,其宏伟气概,实可媲美于北平。”[1]440西京市政委员会多次强调新市区的土地平整工作,要求“将各路土基提先修筑,树立路牌,并利用余土运填就近深坑,以促进新市区繁荣”[2]266。
 
  从1933年到1949年,在新市区陆续开辟多条纵横有序的干道。“街道亦甚宽敞,人车分行,可免杂沓,两旁新植槐柳抑市容突增美观……东西大街,及自陇海门至南街,今春更已开驶公共汽车。各街道正由主管机关逐渐修筑碎石路。”[1]441从北新街到东城墙由西向东依次为尚平路、尚智路、尚仁路、尚俭路、尚勤路、尚爱路;东西方向街道从火车站到中山大街由北向南依次为崇孝路、崇梯路、崇信路、崇礼路、崇义路、崇廉路和崇耻路八条交通干道。新市区内的交通骨架初步构建完成。民国西安的导游书《西京快览》即介绍说:“中山门内,今定位新市区,业地产者争购此处空地,备建新式市房。数年后,西南城之繁荣,行将移于东北角矣。”[3]55《西京小游》亦载:“东北一角,已辟为新市场区,住户本最疏,但将来必繁盛;近已广辟道路,地价高涨矣。”[4]1934年,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制定了《西京市新市区公有土地处理办法》,并相继完成了新市区土地估价规则、招标规则以及地价区等级图。这已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文件。除了这些城内的道路以外,由于北关工业日渐繁盛,西京市建设委员会于1941年4月间在北门外辟筑东、西自强路8条,南北抗战路9条以及建国路8条,共长40余公里之土路。尽管这些道路均系用碎石、土和煤渣筑成,路况简陋,但使新市区的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直到现在,这些道路仍然是市内的主要交通线路。
 
  (二)文教机构的增加带动文化含量的提高
 
  随着工厂内迁、资金转移,西北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西北文教工作的开展。1938年,教育部在西安设立了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同时发展中小学教育、职业学校、补习学校等教育机构,学校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架。崇廉路(今东七路)以北分布着省立师专、省商专二院。后宰门街以北分布着西安女中、西安女师、省妇女会、培华女职、作秀女中、美龄幼稚园,标志着教育机构增多,教育水平提高。东大街有大同医院、红十字会,崇礼路(今西五路)以北分布着西大医学院、西大医院、西京医院、助产学院等医疗机构,南侧有右任中学,再向南去,北大街东侧还有圣路中学、市立小学、邮局、电报局、正中书局、中华书局、钟楼书局、长安大舞台等文化、教育机构。新市区的北部则逐渐发展成为西安城内新兴的文化教育中心,中山大街两侧分布着天生园、大同园、大公报馆、青年会、华夏通讯社等机构。1943年,革命公园、大学习巷等处还设置了民众阅览室,除此之外,还设有一座公共体育场和一所私立图书馆,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新市区的图书馆、陈列馆、演讲厅、运动场、公园等文化设施的兴建,逐步发展为空间的集中布局,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中心,标志着西安市和新市区文化含量的提高。
 
  二、铁路的开通促进了新市区工商业的发展
 
  陇海铁路使西安新市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含量逐渐增加,成为这一时期西安重要的工业区和商业区,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中心,也为西安市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早期现代化的活力因素。
 
  (一)新市区作为新兴工业区地位的确立
 
  陇海铁路通至西安后,西安的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火车站附近的新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市商业中心,在火车未通以前,以南院门及东大街,为精华荟萃之区,至铁路通达后,为新市区及大差市一带,因其接近车站之故”[5]186。新的经济因素导致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变,并带动了城市商业发展,由分散发展逐渐走向集中。东大街和尚仁路(今解放路)由于距火车站较近,逐渐取代了原先的商业中心西大街、南院门和东关而迅速成为新的商业中心。1941年前后,东大街有百货绸布业85家,旅店业30家,饭馆28家,烟草业18家。照相业11家,钟表业7家。东北城区和北郊的工商企业增长很快,在1940年前后的47家工商企业中,其中较有实力的31家企业中,位于新市区及火车站北部区域的企业就有16家,占总数的52%。在1947年6月底以前西安新建厂商登记表中得知,资本在50万元到1亿元的企业共有31家,在新市区的有22家左右,占70%强[6]52。这些企业涉及机器、电气、化学、制药、烟草、造纸、纺织等多个行业。建立的资本较为雄厚,在陕西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主要有西京电厂、西京机器修造厂、西安华峰面粉公司、长安大华纺织厂、西京毛纺厂、西北化学制药厂、上海玻璃工厂、西北制药厂、西北化学制革厂、西北协兴造纸厂等。这一建厂热潮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之后。
从数量和技术条件上看,这些新工厂虽然仍比同时期国外或国内沿海地区的企业显得落后,但与原先西大街传统手工操作、技术含量很低的“前店后厂式”的老字号相比,已经进步了太多。1941年西京筹备委会制定了《西京市分区计划》中指出“自民国二十三年春陇海铁路通过西京后,各业逐渐发展,东来客商于此集中,市内日见繁盛,各工厂先后在四郊林立,对于市容及管理均感不便。本城北郊系车站所在,北郊荒僻,设立工厂,在运输堆却方面均十分便利。本会曾于三十年春辟筑建国、抗战、自强等路二十余条,现在大华纱厂、华峰面粉厂等,均有伟大之建筑在焉。故车站之北郊定为工业区”[2]95。可见,火车站以东、以北的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奠定了新市区作为西安市新型工业区的地位。
 
  (二)商业的发展促进西安社会生活的日趋开化
 
  自从陇海铁路通车直达西安以后,一切新鲜的生活资料自陇海线载着叩关而入,这使西安市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据《西京》的描述:“通车以后,货物接踵而来,外埠的政务工作人员以及商人们也都随着到西京去,许多新的习尚,被这班外乡人带了进去,渐渐地西京市内一般人也普遍同化了。”[7]131
 
  新市区这个时期的繁荣表现为各类民用建筑和商业机构的增多。新市区东部尚仁路两侧由北向南分布着中国银行、陇海路管理局、北京饭店、西京招待所、民生市场、民乐园、新民影院、广仁医院等工商、文娱机构,其中民乐园和民生市场是西安棉布、棉纱和日用百货市场;新市区南缘中山大街(今东大街)两侧由西向东分布着天生园、大公报馆、西京食堂、青年会、中央航空公司、华侨银行、经济快报、西京饭店、大同医院、红十字会等机构。这一时期,新市区集中了当时城内最主要的行业,如绸缎、纸烟、药房、茶叶、水果、海鲜、五金等,以及多家著名的饭店和旅馆。据《西京》记载:“西京的食,和其他较大的城市一样,各色口味全备,近年来因为国内外的考察团和旅行团一批批不断的前去,因此西菜在西京也成了一种很普通的食物。在从前喝一瓶汽水得花一元的代价,喝啤酒更贵,现在铁路通达后,价目较为便宜,但是捐税很重,售价仍嫌过昂,只有上等人士吃得起。西京市上的菜馆,著名的有西京招待所、南京大酒楼、西北饭店大餐间、玉顺楼、第一楼、十锦齐、鸿源饭庄。这许多餐馆大都集中在东大街一带,专供外来的旅客和当地的富绅官员们宴乐只用。”[7]133如中山大街(东大街)、竹笆市民众大街(南院门)一带均为百货、绸缎、皮货、纸张等商店,装潢尚不少新式者。旅馆饭店,如中山大街之西京饭店及西北饭店,建筑设备,在西北尚属难得[1]441。可见当时西安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有了现代化气息。
 
  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对西安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促使西安从传统农业经济向近代工业经济转型,火车站附近开始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民国时期西安新市区工业区的崛起正是这一时期中最显著、最剧烈的变化,也是近代西安城市化的缩影。新市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一时期西安重要的工业区,促使了近代西安城市职能逐渐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陈赓雅.西北视察记[M].上海:上海申报馆,1937.
 
  [2]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筹建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3]鲁涵之,张韶仙,西京快览:第4编[M].西安:西京快览社,1936.
 
  [4]庄泽宣.西京小游[J].新中华,1936,(22).
 
  [5]西安市档案局.陕西经济十年(1931—1941)[M].西安:西安市档案局,1997.
 
  [6]西安市政统计报告(1947—1948)[M].西安:西安市政府统计室,1948.
 
  [7]倪锡英.西京[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大陆桥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品牌价值金榜企业
国际铁路运输货代
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关于大陆桥网 | 联系我们 | 诚征英才 | 欢迎合作 | 法律声明 | 刊物索取 | 企业文化 | 广告服务 | 合作联盟 | 新闻中心 | 我要链接 |

国际铁路运输网 | 中亚铁路运输网 | 中俄铁路运输网 | 国际多式联运网 | 中欧班列网 | 铁路运输网 | 国际公路汽运网 | 大陆桥物流联盟官方QQ群:179355516

Copyright © 2011-2024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3187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3

国际铁路运输,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