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热闹之中有“短长”
2017-09-01 10:22:12
Landbridge平台
“目前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很多。”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近日在北京表示,截至到 2017 年 5 月份,中欧班列已经开行了 1700 列。
据悉,中欧班列目前铺设了西、中、东 3 条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出境。中国铁路已经开通了中欧班列运行线 51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 28 个,到达欧洲 11 个国家 29 个城市。
“市场有需求,线路才开通,才有这么多班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对《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但中欧班列也不可避免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表示,目前中国班列行驶过于频繁,以至于列车中的货物在某些国家有时无地点卸货,拉出去和运回来的货运量不匹配。
中欧班列的问题源自多方面的。“首先是地形的问题。”陈晓晨表示,在中欧班列三条线路中,中线行驶频率比较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东线有优势也有劣势。这条线经过国家少,不用经过哈萨克斯坦,因此换轨的时间得以节省,而且俄铁价格相对便宜,但是里程长。
对于西线,内地有很多货物的供应,铁路会统一运至兰州,然后从兰新线出阿拉山口,即整个兰新线是内地往西去的唯一的通道,进而形成“喇叭口”,发生漏斗效应,货物都集中在兰州,无法高效率运送,因此需要更经济的整合来应对地形问题。
“不仅仅是地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欧贸易不平衡。”陈晓晨分析说。中国货物在欧洲需求,出口多;但是中国对于欧洲的货物需求不多,进口较少,中欧班列基本上都是“去多回少”,很多列车开回有空箱现象,“除郑欧班列几个线路回程货物比较多外,大部分线路回程货物都比较少”。
陈晓晨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对华的海运有一整套完备的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但是陆上的运输配套设施并不完善,贸易渠道、金融渠道、保险等配套体系尚未成熟,这也是造成中欧班列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整个东部、东部偏北地区可以更多地去考虑利用东线,即通过俄铁将货物运往欧洲,俄铁成本低、运力充裕。”陈晓晨说,这样既可以减缓西线的压力,同时也为东北经济振兴直接或者间接作了一些贡献。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