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背景下中俄边境新阶段合作发展趋势与重点分析
2018-05-07 09:12:12
Landbridge平台
早在2017年7月中俄高层会晤后,两国官员与媒体开始重新谈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双方经济的关系。其目的非常明确:不但要将双方的贸易规模恢复到2014年的水平,还要改善双方的贸易结构。双方的意图明显且完全可以理解:经济关系仍一如既往地滞后于政治与人文交往的现实。
一、【中俄边境合作现状】
俄罗斯政府与中国政府的每一次会晤,都在积极地向中方推荐超前发展区与海参崴自由港框架内项目,并讨论联合建设边境基础设施的问题。这拉近了同中国官方的距离,也降低了“中国威胁论”对俄的影响。
俄远东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红色区域)
超前发展区&自由港详尽分布图
近几年来,边境合作在中俄经济关系中的分量不是太重。中国与俄罗斯相邻的4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在中俄经贸中所占份额的降幅很大,从31%下降到22%。
边境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下降了60%,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贸易额下降了26%,降幅尤为明显。
俄滨海边疆区位置(红色虚线框)
历年来,中方占俄罗斯投资总额的2%,俄方对中国的投资不到中国全部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的1%。与10年前相比,劳动力跨境流动大幅下降。[1]
中俄边境地区最大的优势项目是人文交流(主要体现在免签旅游),并且,此项目呈现出积极发展的势态,而这一项目需要巨大的投资用于发展边境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经济中心与滨海边疆区各港口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按工业经济模式建设的,并没有制定协作模式,缺乏准确的对快速变化的贸易基地的预测,也没有采用现代技术模式和物流模式,且受到俄罗斯政治体系的坚决抵制。
欧亚经济联盟的“欧亚一体化”进程
就其实质而言,在“欧亚一体化”大浪潮的背景下,“双重边缘化”在大欧亚面前所导致的问题以及对其的发展限制都有所体现。
双边尝试对俄-中边境合作的环境作出准确的评价,并积极探索未来适合双方的发展道路。
二、【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多样性
经济形式越多样,大中小企业生产或服务的部门越多,拓宽国际合作的效果就越值得期待。从这个层面上讲,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原始的。首先,极少的企业能开展大型甚至中型项目并为其提供资金。
对于俄罗斯地区的经济结构影响中国投资的情况,我们在对滨海边疆区和犹太自治州的农业领域比较中找到了例子:
滨海边疆区 & 犹太自治州
俄罗斯犹太自治州
如果在前一区域存在具有长期发展战略并对产品加工做出投资的大型企业,那么在后一区域内,土地则会被佃户和租赁者瓜分,仅是为了从当下的价格行情中获取最大利益而种植大豆。大豆转向出口,国内价格上涨,最终将会损害当地的食品加工行业。
俄罗斯远东地区单一的经济形式无法从双方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中得到积极的影响。最近两年,双方协商的主要议题是建设交通走廊:“滨海1号”、“滨海2号”通往扎鲁宾诺港和东方港。
知识点
▣ “滨海1号”:
1)“纳霍德卡--东方港”的港口、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额 > 5亿美元
2)“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东方港”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额 > 20亿美元
“滨海1号”、“滨海2号”示意图
▣ “滨海2号”:
1)“珲春--马哈林诺--扎鲁比诺”公路、铁路项目;投资额 > 10亿美元
2)扎鲁比诺的粮食、集装箱、燃料转运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 > 15亿美元
俄方期望通过在沿海地区的道路建设、港口扩建中获取多重收效。同时,中方希望在吉林省建立物流中心。
远东地区的南部经济结构,有针对性和多样化被视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国家应在开展大宗建设方面加大投资,进而可能催生出一些中型企业,因为只有它们能够从建成的基础设施中获益。
(二)缺乏想法
上世纪80年代,中俄双方的边境合作打破曾经的深度冻结状态,直至今日,我们仍不能对协同合作产生任何重大想法。正在开展相关工程的一些项目,诸如发展滨海边疆区港口,建设交通走廊、跨境立交桥等,都源自过去。
回顾中俄边境合作复苏的历史,我们看到,双方都在推动己方的合作进程——中国各省份致力于保证己方产品的销售,俄方各区域努力吸引资金、劳动力或者其他的资源以实现己方的项目。中国资本流入了那些俄政府专门创设的、有利于发展条件的领域(如农业),或是那些打开进入国内市场通道的领域(如轻工业领域的合资企业)。
但在中俄边境合作的30年历史中,没有出现过有关双方共同协作以扩张第三国市场或为本国国内市场创造新产品的想法。这一经验告诉我们,中俄边境联络中,协作的紧密性还不够,换言之,双方应在经济进程中相互吸引,由此才能催生出合作的想法和项目。
如今这一情况有望改观。我国在远东地区创办的发展研究所和创新环境(如远东发展基金会、远东高科技发展基金会、高校和学术中心)中应填入一些中俄合资合资教育科研项目、商业孵化器、双方长期对话的平台以及合作项目的投资手段。
(三)边境联络缺乏专业性
中俄边境合作方式个体性过强,而专业性很差。缺少有效的区域性合作机构,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在合作过程中建立伙伴互信个体联络。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是谁在远东地区建立了中俄合资企业?我们会发现,除少数情况外,是那些距今很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和中国企业共事并与其建立私人关系的个人。
在边境地带常见的情况是,管理部门与中国国家及地方商业以非正式关系网的方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不仅降低了商业活动对政府的透明度,还会导致一些隐蔽派系组织的出现。这些组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谋取个体致富而非区域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在中俄边境的联系中,曾出现过财政增长和政绩,但是它们很少甚至完全没有造福于开展这些商业行为的地区。[2]
因此,中俄边境合作的一个口号应该是呼吁建立更多的科研所。通过科研机构我们可以了解到正式的机制,那些能够让新的参与者加入到商业活动中来,从事现实合法的双方协作,为完成新的想法得到财政和组织支持。
三、【双方合作的突破口和重点】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薄,资源丰富,经济规模有限,而中国东北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容量大,经济规模相对雄厚,双方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2010年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人口密度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俄在远东的对接合作不仅是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点,也是远东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增加互信,开动脑筋,中俄地方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高潜力的突破口和重点有:
1)中国东北地区的林业、农业、采矿业、油气业向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转移,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木材、农产品加工、冶金、石化等)。
2)俄罗斯、蒙古、朝鲜和中国的出海口共享,形成海陆一体网络。
3)形成远东航空枢纽网络: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哈尔滨,长春,沈阳,伯力,海参崴,罗津,大连。
4)形成远东旅游-文化-社会网络,贝加尔、呼伦贝尔、长白山、黑龍江沿岸、太平洋沿岸为主要联结点。
5)形成远东国际金融中心:海参崴;哈-长-沈;大连。
6)形成国际贸易中心:图们江口、黑龙江口;鸭绿江口;辽河河口。大批量进口俄罗斯食品和中俄合作装备产品。
远东的发展离不开亚太,离不开中国。远东地区开发不可能是全面的,一定是有重点的开发,而能源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一定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 能源方面:
中俄能源合作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宽广、效果最显著。201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5,248万吨。中国继2015年后继续成为俄罗斯原油第一大进口国。这无论对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具有战略意义。
中俄原油管道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输油管道(上图)的一部分。
——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后,俄罗斯曾经担心会冲击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营。如今“滨海1号”和“滨海2号”项目货运规模几乎接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半。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欧班列,其运行的铁路分别有西、中、东三条大通道,中、东通道则须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见绿、蓝线)
随着合作规模的扩大、合作领域的拓宽,中俄地方合作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应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合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大都由于以下原因:
1)双方在远东地区合作还缺乏足够的互信,既包括历史问题,也包括近些年合作中积累的问题;
2)双方对伙伴国的情况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包括市场、需求、立法、投资环境,甚至人文环境等;
3)缺乏为地方合作服务的相应机制。[3]
四、【双边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在全球与地区力量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本地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内资源日益枯竭,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始下降,对国际合作的需求出现增长。呈现出“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动机、目的和实施方式。但总体而言,这一局势造就了全新的氛围,形成了新的合作环境与合作准则。
俄罗斯中央政权对偏远地区发展的关注减弱,对各项目(包括科学分析与预测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减少。其中,莫斯科对东北亚与俄罗斯太平洋地区的关注大幅下降。总之,依然存在“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一体化”与“向东转”等言论,相关承诺很多,但所通过的决议实际上执行“缓慢”。
东北亚包括韩国、朝鲜。在某些情况下,广义还包含日本、外蒙、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即整个环亚太平洋地区。陆地面积1,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约40%。
地方政府与商界的自主性增加,但也承担更大的决策风险和责任。与此同时,通常缺乏足够的经验、资源、能力、勇气以及通过原则上全新的决定与“成为领头羊”的愿望。[4]
将该地区国家之间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与金融资源机械地整合在一起,需要作出的不是卓然不同、诱惑十足的决定,而是现实的、有理有据的决定。问题在于,谁愿意去构建准确的而非诱惑性的、但鼓舞人心的进程,谁就会成为这一进程的领袖。
绥芬河铁路是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物流通道,具有较强的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
目前,最为迫切与最富有前景的、比简单开采大陆与大陆架上矿产资源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整合智力资源,以便切实研究北太平洋的海洋与陆地财富,创造出有效开采与使用的工具与方法,发展数字经济与生物技术,开发新的材料以及保护最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
中国东北地区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对接合作问题已经谈了近10年。10年间,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没有显著进展。而最近,随着“滨海1号”和“滨海2号”的出台,中俄在远东地区合作出现了转机和良好前景。
▣ 参考文献:
[1] 拉林维·拉.双边关系新阶段下的俄中边境合作[C].第三届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论文集,2017:5.
[2] 萨夫琴科阿·耶[C].第三届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论文集,2017:57.
[3] 李永全.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C].第三届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论文集,2017:38.
[4] 拉林维·拉.双边关系新阶段下的俄中边境合作[C].第三届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论文集,2017:7.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台常务理事单位
- [常务理事单位] 沈阳陆桥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成都厚鲸集装箱租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安德龙国际物流集团
- [常务理事单位] 重庆逆锋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陕西远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LLC ST GROUP
- [常务理事单位] 宏图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哈萨克斯坦Falcon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和泰源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战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青岛亚华集装箱堆场
- [常务理事单位] 海晟(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常务理事单位] 俄罗斯西格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