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陆桥经贸

广告宣传与业务推介,手机及微信:13951259812

大连:百年港城的又一次历史腾跃

2013-09-20 17:34:38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历史的发展总是波澜壮阔、浩瀚磅礴,只有审时度势、顺势而发,才能急流勇进,跃上历史的潮头。2003—2013,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走过十年,十年间,这座百年港城以对历史机遇的敏锐把握、对历史定位的科学认知、对历史使命的坚定践行,实现了城市发展史上又一次新的腾跃。这一腾跃,关乎大连未来;这一腾跃,关乎东北振兴;这一腾跃,关乎世界航运新格局。EFX大陆桥物流联盟

自从人类的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大海,便成为世界文明的摇篮,而港口,则成为现代城市崛起的必备要素。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汹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商轮的走向,每日都在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风云的变幻;而港口的兴盛,也愈加与国际化城市及其周边、腹地的发展息息相关。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有31个是凭借港口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而当今世界十大经济中心,也几乎全部靠近大海、依附口岸。EFX大陆桥物流联盟

  大连是一座典型的港口城市,20世纪百年沧桑,“以港立市、以港兴市”,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血液,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理念。 21世纪,当百年港城立足于新的历史路口,她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使命: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提升大连核心城市功能的首要任务。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级定位的新起点上,百年港城,开始了新一轮的恢宏起步。
 
  十载春华秋实,十载砥砺前行。
 
  十年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沿着规划设计者们最初的构想,一笔一笔绘就宏伟蓝图,辉煌前景逐渐清晰;
 
  十年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科学调度、稳步推进、高效落实的智慧与汗水中,一步一步写下坚实足印,阶段目标逐一变为现实。
 
  历史终将铭记,这一个十年,百年港城完成了新一轮历史腾跃的“起跳与加速”;
 
  历史也终将证明,这一个十年,对于大连,对于东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决策篇
 
  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承载着振兴辽宁、振兴东北的希望,大连,带着理想,开始了历史性的进发。
 
  大连是个有准备的先行者,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对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早已准备好了。那时,我们充满期待。
 
  “中央提出将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决策,首先来自于大连市委、市政府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先行一步的渴望。 ”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高连这样告诉记者。
 
  对世界航运业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对自身区位优势的充分挖掘,使大连面对历史机遇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记者了解到,早在同年4月,即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正式出台前半年,为适应大连建设航运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大连港下放地方、实行政企分开新体制的要求,大连市委、市政府决策组建了“大连市港口管理局”,确立了其在大连港航业建设、发展中的牵头部门地位——这是我国各大港口城市中第一个独立成立的港口管理局,足见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港航事业的高度重视与远见卓识。而独立管理部门的设置,也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大历史使命的到来,做好了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上的准备。
 
  2004年10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又从战略全局考虑,将全市口岸与物流管理职能划入大连市港口管理局,并同时将大连市港口管理局更名为“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至此,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的定位与职责进一步明确:市政府海港、空港、口岸、物流、水运等业务的主管部门,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牵头部门。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提升大连核心城市功能的首要任务。大连的先行一步,再次为中央决策的实施、历史机遇的到来,做好了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上的准备。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对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早已准备好了。
 
  中央11号文件吹来了“东风”,身为“主角”的大连,自信而从容。那时,我们为之振奋。
 
  2003年10月,被称作“中央11号文件”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首次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确定的全国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是中央对大连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所处地位和所发挥作用的科学定位。
 
  大连肩负重任,使命光荣。我们为之振奋。身为“主角”的大连,在振奋之余,更显露出令外界赞叹的自信与从容。其中缘由,一位航运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当时在大连,建设航运中心早已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发展共识,且已先期被确立为城市发展战略。正可谓万事俱备,中央11号文件吹来了‘东风’。 ”
 
  来自国家的殷切期望和巨大支持,令大连人激情涌动,希望升腾。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横空出世,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大连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了新的坐标。那时,我们志在必得。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横空出世,立即引起东北亚区域经济格局中各方的高度关注。大连,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了新的坐标。
 
  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国际航运枢纽港为基础,以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依托,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核心,融发达的航运市场、完善的服务体系、丰沛的物流、密集的航线航班为一体,聚集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信息、产业承接等各种相关要素的城市综合体。
 
  国家“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重大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大连的发展方向,使大连这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老工业城市,向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推动大连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与速度,融入到世界对外开放的大潮中。
 
  大连的国际航运中心属于辽宁、属于东北,也服务于整个东北亚地区。
 
  国内外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资源配置的载体,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它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取得国际分工优势、极大地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牵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而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从这一意义上说,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既是发挥大连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更是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港航兴则产业兴,沿海兴则内地兴”,立足于大连自身的发展定位,承载着辽宁、东北振兴的殷殷厚望,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大连,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开始了历史性的进发。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我们迎来了一个激情绽放、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
 
  政策篇
 
  引入新机制,注入新动力,采取新措施——中央、省重大政策的接踵出台,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营造出力度空前的政策环境,而大连市委、市政府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则让占尽“天时”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地”,并迅速转化成推进建设的强劲动力。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来,政策支持和规划体系初步形成。过去的十年,是国家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全力支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年;过去的十年,是省委、省政府和大连市委、市政府举全省、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年。
 
  大连紧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投入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热潮之中。动力,来自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自于对港航口岸的超前科学规划。
 
  依托于2003年“中央11号文件”提出的“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国家定位,近十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多个文件支持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回忆2003年10月“中央11号文件”下发时的情景,高连说:“文件下发后一周左右,国家经贸委工作组就进驻辽宁了,此前东北许多大项目都停滞不前,国企发展举步维艰,而我市却一直都在进行项目储备。 ”工作组到大连,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看项目,当时的感受就是:“政策力度很大,也很解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这是一个跨时代的政策,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04年12月,辽宁省委、省政府着眼辽宁振兴和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局,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强港口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大连口岸的开放度,增强吸收外资和聚集航运要素的能力。研究扩大大连区港联动试点的范围。对外商投资的大型港口码头、鼓励类的临港工业和物流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并予以优先审批”;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提升大连核心城市功能的首要任务,并首次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此外,通过全力争取,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财政部、交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原铁道部等部门也纷纷出台支持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具体政策。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大连成为全国3个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港口、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大连至东北地区铁水联运项目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铁水联运示范项目。
 
  作为主角的大连,深刻认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央、国家职能部门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的接踵出台,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营造出力度空前的政策环境,而大连市委、市政府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则让占尽“天时”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地”,迅速转化成推进“两大中心”建设的强劲动力。
 
  自2004年8月以来,大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大连市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近10项支持性文件,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颁布实施了《大连港口条例》、《大连市船舶修理和地方船舶建造管理条例》、《大连市仓储服务业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5部,开创了船舶修造业和仓储服务业依法管理的全国先例。
 
  ——出台在国内各港口中支持力度最大的《关于促进大连港口集装箱业务加快发展的意见》,采取对进出大连港口的集装箱车辆免缴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等12项举措,加快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编制完成《大连长兴岛港区总体规划》、《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20余部港区规划和物流规划,陆续批准实施。
 
  ——《大连港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标志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0年来,围绕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规划体系已初步建成。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共同构成了涵盖大连海港、物流、空港、水运、口岸等较为完整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长远建设发展体系,确定了以一岛两湾为核心,沿黄海、渤海两翼协同发展的港口建设新格局。进一步确定和巩固了大连港口航运业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区域的突出地位,为进一步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大连新一轮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施篇
 
  历史赋予了我们机会,而脚下的路,还需要我们自己去走。我们,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我们,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奋发向上;我们,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大连路径”,引起海内外瞩目。
 
  有了优越的政策环境,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连自身如何实施则是最关键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发展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到了五个结合。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港口和岸线资源整合、航运要素配置、技术改造、企业改组等主要由市场决定和选择。政府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连市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36个相关部门和地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重大关键问题,集中力量,共同推进。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审批、减少资质许可、减少行政收费。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大连的主体地位,优先安排项目,重点安排资金,集中力量建设。大连市提出“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加快建设、提升水平”的建设思路,实施大连老港区改造的世纪搬迁工程,启动大窑湾南北两岸、长兴岛和太平湾等港区开发。同时,进一步发挥环渤海区域特有的港口群优势,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周边其他港口和内陆港的建设,与锦州、曹妃甸等港口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在东北腹地建设或租用的大中型内陆港达到16个,实现大连港与其他港口的共同发展,实现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共同繁荣。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开放全市的港口建设与经营,制定促进大连港口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了新加坡港务集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马士基、日本邮船等国际大型船公司、码头公司以各种方式参与大连港口建设和经营,大石化、北良、恒力石化等企业也纷纷在连建设货主码头,全市形成了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充满竞争活力的港口建设经营新格局。
 
  坚持港口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立足于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在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重点提高金融、贸易、信息、咨询、中介等行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航运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连从没有把追求港航物流基础设施和资源集散量的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而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做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港航高端服务业为突破口,不断拓展船舶交易、航运仲裁、航运指数、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范畴,探索发展航运咨询、信用评级、船员培训等业务,以此不断提升大连的城市功能。
 
  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切实贯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合理开发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连拥有大多数城市不可比拟的岸线资源,2211公里岸线资源就是大连的战略资源。在港口规划建设中,大连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无论是在港口建设还是港航生产过程中,都把科学利用岸线、有效节约岸线以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重点建设五个方面体系,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整体功能。
 
  一是海空两港为主导的航运中心核心体系,主要承担国际国内运输与物流服务的主枢纽功能。
 
  二是以水路、航空、公路、铁路、管道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为支撑的综合网络体系,主要承担物流、人员流、信息流集疏与传输功能。
 
  三是支撑航运中心的产业体系,主要是临港加工制造业、内外商贸流通业、旅游会展业等支持航运中心发展的市场需求保障系统。
 
  四是健全完善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主要是为海空两港和整个集疏运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口岸支持系统。
 
  五是社会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是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城市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和人文环境。
 
  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框架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创出了一条充满创新精神的“大连之路”。
 
  成果篇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大连速度”和“大连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腾飞,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以全新的风貌让世人见证了我们卓尔不凡的创造。
 
  十年发展,十年跨越;十年探索,十年收获。
 
  十年来,大连港航、口岸发展驶入了历史空前的“快车道”。一方面,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结构升级的新时期;另一方面,旨在提高港航服务“软实力”的各项建设全面起步、加速推进。高水平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效率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港口结构,“软”“硬”兼施,协调发展——一个日益立体、丰满、现代的国际航运中心雏形在世人的眼中逐步清晰。
 
  十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世人有目共睹——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十年间,大连港口新增专业化泊位达到72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由4个发展到目前的14个。大窑湾核心港区,已拥有世界一流、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矿石专用卸船码头和水深18.6米转水码头,拥有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国内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码头,和国内港口规模最大、总储存能力超过2000万立方米的油罐群,拥有可靠泊1.4万标箱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 “世界有多大船、大连就有多大码头”的承诺正在实现。长兴岛核心港区建设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几乎同时起步,目前已经有10个泊位投产,去年底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太平湾核心港区在2012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底前将有3个泊位建成投产。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生产性泊位2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93个。目前,大连百年老港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口集群,已成为石油、粮食、矿石、商品汽车、客货滚装运输的重要国际枢纽港。大连空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两次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航站楼面积达到13.6万平方米,跑道长3300米,停机坪66万平方米,停机位42个,符合4E级I类国际机场标准,可供除A380外各种大型飞机安全起降。为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大连新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逐步展开。
 
  海港和空港运输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03年到2012年,大连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实现了从1亿吨到3亿吨的跨越,2012年达到3.7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2003年的167万标箱发展到2012年的806万标箱,增长近5倍。2012年,大连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6位,世界第9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7位,世界第17位。近年来,大连市以集聚航运要素和航运资源为主要目标,通过海铁联运和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等方式,不断强化大连港的枢纽港地位。以大连港为中心,辐射整个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公共支线网络全面铺开,环渤海内支线每周30班;开辟连接东北腹地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25条,每周密度达到60班以上,同时打通了以大连为起点经俄罗斯通往欧洲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2012年海铁联运量达到69.6万标箱,位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全市水路运输行业加快升级步伐,全市淘汰各种老龄运输船舶208艘,运输能力从2003年的266万载重吨上升到2012年的750万载重吨,占全省运力总量的90%以上。 2003年,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342万人次,随后年年以百万人次递增,在2010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十六家千万级机场,跨入世界大型机场和全球繁忙机场行列,到2012年已经达到1334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近4倍。国际旅客年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4位。
 
  港航口岸软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十年间,大连在国内首创的“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式”交易模式的航运交易市场成功运行;聚集高端要素的船舶交易市场等3个专业化市场、凸显人才优势的航运金融研究院等3个软实力研究院、仲裁结果可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的国际航运仲裁院相继成立;东北地区首个航运指数——大连航运运价指数正式对外发布;大连港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A股和H股双融资平台的港口类上市公司;东北地区首只由地方政府主导发起的投资资金——大连港航产业基金设立;建设银行在全国唯一的“物流金融产品创新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全国船舶融资产品中心”落户大连。与此同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首创了“物流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提升计划”,已培训专业人员2000多名;全市20余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航运和物流专业,在校专业学生超万人。
 
  口岸功能得到不断完善。经过多年努力,旅顺新港和庄河港正式对外开放,尤其是去年国家一次批复长兴岛港68个泊位对外开放,可满足长兴岛未来8到10年的发展需要。积极发展跨区域口岸合作,实现了大连与华东、华北、西南等地互为口岸、互为腹地,大连口岸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深入推进大通关工作,探索和推进诚信管理、风险管理等通关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与各查验单位共建和谐口岸。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20多个信息化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大连口岸电子报文应用种类达到近60种,已覆盖港航业务全流程。大连口岸物流网、锦程物流网和泰德煤网等一批立足大连、抢占国内制高点的物流信息化企业发展迅猛。
 
  效应篇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大连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成为托举大连新跨越的强大力量;更可贵的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辽宁乃至东北也因此而转身向海,在“龙头核心”——大连的带动下扬帆出海。
 
  纵观世界各地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轨迹,其自身的发展建设都能够为港口所在地和腹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因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必然会为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这也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义所在。可以说,近十年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推动大连城市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是显著的。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大连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正能量。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大连的城市功能。港口的地位决定了大连的城市地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确立了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善了大连的产业投资环境、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加快了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大连城市相关商贸、金融、信息、物流、先进制造等产业的聚集和跨越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要素集聚,其资源配置功能直接带动了保税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乃至汽车城、双D港及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发展。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大连口岸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17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41亿美元,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提升效应明显。2012年大连港口经济对大连市GDP的贡献率约为19%,为大连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贡献率约为12%,带动腹地GDP增长量约占腹地经济总量中增量的10%。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更新了现代产业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形成了高度开放的工商业氛围和积极外向的社会经济形态,大连港口建设着眼于未来国际城市建设的需要,对大连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辐射力、控制力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其次,优化了经济结构,促进大连形成高度开放的新型产业基地,延长传统产业产品链,使得大连城市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一端连着腹地,一端连着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了腹地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承担起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目前,大连基本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化的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过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五大集疏运方式,大连将港口的功能逐步辐射到东北腹地、环渤海以及国内外更为广阔的区域,大连在辽宁省沿海与腹地互动的开放格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带头作用更加突出。有效地拉动了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 2003-2012年的十年间,东北三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664亿美元,大连进出口商品总值平均占辽宁省的70%以上;平均占腹地东北三省进出口商品总值的50%以上。借助于航运中心的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四个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是扩大了对外开放程度。大连港口承担东北地区近70%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5%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航运中心充分发挥功能,提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辐射作用,既有利于国际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向东北腹地延伸,也有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东北地区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水平;
 
  二是加快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航运中心建设使港口经济培育出更加雄厚的产业基础,关联企业供应链体系得到优化完善,商品流转途径进一步畅通,促进和扩大了内需,增强了消费需求对产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三是东北地区企业利用大连港良好平台,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配置资源,提升了东北地区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四是大连港的发展创造了东北地区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使得东北地区物流通关体系更加顺畅、综合成本更加合理、服务配套更加完善、管理运作更加规范。
 
  展望篇
 
  成就已成过去,路仍在脚下。向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更加宏伟的目标,大连再次出发。
 
  以时间来丈量,十年只是沧海一粟;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道路上,大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难能可贵的是,立足于上一个十年的辉煌成就,大连人对现实的差距有着清醒的自知。而对差距的分析与问策,恰恰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大连市不断加大港航和物流业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已达到甚至超过同处东北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主要港口,但整体实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集装箱吞吐量不大,作为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重要指标的集装箱吞吐量,比邻近的韩国釜山港少1000万标箱;二是大连市的港航和物流服务仍属于港口、运输需求的派生需求,服务功能较少,航运指数、航运仲裁、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起步较晚、实力较弱;三是口岸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还需加强,综合实力和牵动作用相比韩日主要港口仍有差距。
 
  与此同时,航运中心建设受综合性因素制约。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港航和物流市场需求减弱、经营成本增加;二是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产业结构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东北区域经济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港口发展环境竞争激烈,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大小港口60多个,全国17个亿吨大港有7个集中在此,环渤海港口竞争达到白热化,保持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绝非一蹴而就。 “下一个十年,大连将借鉴世界上国际航运中心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集中转、腹地、服务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航运中心。 ”高连表示:“纵观全球三大国际航运中心,伦敦的虚拟航运服务能力非常强,波罗的海运价指数对全球航运起到指导作用;新加坡占据马六甲海峡,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地理优势;而纽约的腹地经济非常强大。与这三大中心相比,大连应致力于成为中转、腹地和服务于一体的航运枢纽,用好的政策把周边港口的货物吸引过来。 ”以釜山为例,目前国际海上捕捞的鱼货大多在这里集散,主要原因是不需要出示产地证和其他证明即能靠泊加工。据悉,大连正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相关政策。
 
  展望下一步发展,高连告诉记者,大连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协调推进;科学超前规划,全力争取政策;发展高端服务,提高港航实力;加快联动发展,提速物流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口岸环境。以更先进的理念、更科学的路径,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向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坚实挺进。
 
  按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大连市航运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将与国际全面接轨、产业承接转移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完善。辽宁沿海港口群吞吐能力达到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标箱;其中大连港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标箱;大连市将基本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货物中转基地、区域分拨配送基地和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
 
  发达的航运、完善的服务、丰沛的物流、密集的航班……万商云集,百舸争流——这一天,正向大连走来!
 
  后记
 
  古汉语中,“十”有完备至极之意。 《说文》曰:“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大连人以对百年老港基础设施、综合运输体系等“硬实力”的大手笔投入、高水准建设,写下了“十”字的“一”,又以对港航服务体系、口岸环境、信息化建设等“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写就了“十”字的“丨”。横平竖直,“则四方中央备矣。 ”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十年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者们,正是这样以不停歇的脚步在奋斗着,他们释放的是一个建设者对城市的热爱,他们是托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大力量。 成就已成过去,路仍在脚下。向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加宏伟的目标,大连再次出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此稿件为引述消息报道,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纠错热线:0518-85806682

大陆桥货物运输及物流行业品牌价值金榜企业
国际铁路运输货代
全球国际铁路运输行业大会

关于大陆桥网 | 联系我们 | 诚征英才 | 欢迎合作 | 法律声明 | 刊物索取 | 企业文化 | 广告服务 | 合作联盟 | 新闻中心 | 我要链接 |

国际铁路运输网 | 中亚铁路运输网 | 中俄铁路运输网 | 国际多式联运网 | 中欧班列网 | 铁路运输网 | 国际公路汽运网 | 大陆桥物流联盟官方QQ群:179355516

Copyright © 2011-2024 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3187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3

国际铁路运输,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